fer七夜半岛

level

鹿几484  评论了古筝曲

弦·谈第一百六十一期《晓雾》

北京留给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红墙灰瓦,气势恢宏。历史变迁,皇城里的故事已是过去时,皇城根脚下土生土长的北京人,成为这座城市遗留下来最鲜活的记忆。他们许多人已经不再住胡同,也很少逛国营老商店,面对面走过来的是各色皮肤的游客。如果还想在老城里寻找到一些过去的记忆,清晨的什刹海、故宫角楼、以及早晨遛弯老人们口中的京腔,是尚存的京味儿。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作品《晓雾》就是王中山先生以这样的场景为背景创作的。王中山先生曾在一次采访中说到作品的创作灵感,他就读中国音乐学院时住在什刹海旁边,当时的旧校址还在恭王府,什刹海的晨雾,故宫雾中的角楼以及京剧京腔都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,这首作品写的就是这种感受和意向。作品以京剧《卖水》的曲牌为雏形创作而成,以京剧为创作素材,奠定了这首作品的基调,我想听了这首作品后,你会陶醉于老北京悠久的历史中,对北京城里的生活更是充满无限的遐想。浓浓的雾,是我对北京冬天清晨特有的印象。能见度不高的天气里,偶尔从雾中穿出一个骑车的大叔,稀薄冰凉的空气,让人透口气都觉得需要很大的勇气。在《晓雾》中,不管是开头密集的音型营造出来的飘渺意境,还是后面柔美热情的段落,冬雾的浓墨重彩一直萦绕在乐曲里,待太阳升空,照射的浓雾散去,熙熙攘攘的一天又重新开始了。北京老城,不仅有许多音乐人留恋,还让许多文人充满深厚的感情,纷纷落笔记下与它的时光。老舍先生从小就生在什刹海附近,他曾写过:“我真爱北平,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。我爱我的母亲。什么爱,我说不出。……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,而是整个儿与我心灵想粘合的一段历史。一大块地方,多少风景名胜,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,都积凑到一块,每一个小的事件中有个我,我的每个思念中有个北平……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,它是在我的血里,我的性格与脾气里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。”我想正如老舍先生说的,北京、北平和他们记忆深处的那些地方,都曾经发生过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,是维系他们和这座城市唯一的纽带。作为一个仅仅生活在这里几年的外乡人难以体会,但音乐加上我和这座城市的故事,也交织成一条动人的旋律。

国筝文化 发布

02-02
1 0
登录 后方可评论
鹿几484  评论了古筝曲

弦·谈第一百六十四期《行者》

秦筝学科带头人、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魏军,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古筝的发展,为古筝创作了许多首优秀的作品。今天和大家分享的《行者》,是魏军老师2015年创作的一首别具风格的秦筝艺术新作,分为筝与钢琴、筝与交响乐两个版本。作曲家希望借着这首作品,踏上千年古丝绸之路,追寻沙漠中消失了千年的绿洲古国—龟兹。龟兹国,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,汉朝时为西域北道诸国之一,唐代安西四镇之一。在历史长河中,龟兹是丝绸之路新疆段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道的重镇,宗教、文化、经济等极为发达,拥有比莫高窟历史更加久远的石窟艺术。龟兹人擅长音乐,龟兹乐舞发源于此。因此,这首《行者》具有独特的异国色彩,作者采用了西安鼓乐中的《婆罗门引》为素材进行创作,作品使用的燕乐七声e商调式,使它在这首作品中形成了新鲜的音乐语言。而西安鼓乐和这来自异域的曲调又有什么关系?由于唐代对外贸易发达,吸收了西域、中亚、尤其是印度等外来文化,一些外来文化融进了隋唐传统文化中,形成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。在这样的氛围中,以《婆罗门曲》为代表的佛教音乐,随佛教传入,被宫廷吸收并演奏,保留在西安鼓乐中,流传至今。从源头上说,《婆罗门引》最初来源于印度音乐。因此,作曲家引用这个素材描写“龟兹”也就得到解答了。音乐中原汁原味的风情让人一晃回到几千年前,仿佛当年的道义和文明重现眼前,散发着龟兹国一路走来曾有的耀眼光辉。

国筝文化 发布

02-02
0 0
登录 后方可评论
鹿几484  评论了古筝曲

弦·谈第一百三十六期《长相思》

  古筝作品中,有大量的以古诗词为题材的作品,筝曲《长相思》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作。作品由作曲家王建民先生创作,借用李白的同名诗《长相思》为基调,表现诗人离开长安后,对理想和追求无法实现的苦闷之情。我国古代经常用“美人”比喻所追求的理想,“长安”这个特定的地点更加暗示“美人”在这里是个政治托寓,诗人将意旨隐含在形象之中,隐而不露,自有一种含蓄的韵味。  作品与诗歌联系的非常紧密,在内容上,筝曲顺应诗的内容,层层递进;结构上,两者相互呼应。因此,作品给人带来的画面感非常强。  今天的音乐由南京艺术学院的古筝教师任洁老师演奏,作品最初为筝独奏而作,任老师此次演奏中加入了大提琴伴奏,有衬托也有碰撞,尤其是大提琴独有的萧瑟气质,使作品的意境再次得到扩张。在音色的层次上,当古筝处于颗粒状时,大提琴在底层埋伏了浅浅的线条,当古筝在激昂的高音区时,大提琴的低音让声部更加丰满也更加平衡。这首作品值得你细细品味。  乐曲的引子,采用了与《春江花月夜》相同的素材。同一素材,在《春江》中是春风拂面,在这里犹如撞钟击鼓,苍劲的低音瞬间将人拉回大唐盛世。  缓缓的主题中,音乐被逐渐展开。浅唱低吟,慢慢追忆,同一素材分三次不断推进,不着声色的把主题植入你的脑海。从第一次的简单陈述,到第二次星星点点的泛音,再到第三次潮水般的涌动。这三次主题,把诗句“孤灯不明思欲绝,卷帷望月空长叹”的意境完美呈现。  随后的快板,一连串的速度标记显示了音乐被层层推进,“小快板-加快-急促的-快板”,与“上有青冥之长天,下有渌水之波澜。天长路远魂飞苦,梦魂不到关山难”节奏相呼应,音乐将诗人的不甘放弃、但又困难重重,以及激愤交加的复杂情绪,全部一一交代。  “摧心肝”,长安俨然已经回不去,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,让主人翁产生撕心裂肺的剧痛。广板的拉抻,作曲家选择了单个的和弦来表达。要想让一组组单音撑住宽广的旋律,必须要让每一个音都充满深情,由此可知,作曲家是刻意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作品中的情感冲突。

国筝文化 发布

02-02
0 0
登录 后方可评论
鹿几484  评论了古筝曲

弦·谈第一百三十九期《秋夜思》

 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首精致的筝乐小品《秋夜思》,由作曲家周煜国先生创作。作品表达了秋夜里作者内心的波动起伏,以及对家乡、亲人的思念。作曲家是一位内心情感细腻,拥有家国情怀的人,他的另两首广为流传经典作品《乡韵》《秋望》中,也寄托了他对往事的回忆,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,“情”成为他作品的主要组成部分。《秋夜思》全曲由一个动机发展而成,大家一会不妨仔细聆听,全曲围绕“256”三个音展开。就像我们的情愫一样,常常始于某种小情绪,经过大脑的加工渲染,逐渐形成汹涌澎湃的万千思绪。作品就是将这个乐思层层递进,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这种由秋天引发的心绪。由于周煜国先生常年生活在西安,秦地的音乐成为他创作的素材之一。这首作品他立足于当地的戏曲音乐,将秦腔和现代作曲技法结合而成,引子中古朴大气的音响,瞬间将听者拉近这座雄伟古城,引发你去探寻每扇窗户后发生的故事。全曲分为两大段,由三个引子串联而成。前一部分为慢板,通过抒情的旋律重在表现秋夜的恬静和内心泛起的思绪。作曲家采用带有歌唱性的三拍子和长遥来描述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。在一开始的单声部旋律中,隐藏着一条不太明显的隐伏声部,它预示着后来复调声部中,新加进来的左手旋律的展开。第二大段是富有生气的快板,舞蹈性的旋律让人从飘渺的思绪中回到现实,似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展望,与前半部分形成了巨大反差。同样的素材,作曲家采用更加方整、跳跃的节奏来表现完全不同的情绪。由此可见,节奏在作品中的重要性,它就像人的骨骼,为作品搭起了框架,可以说节奏是音乐的首要元素。

国筝文化 发布

02-02
0 0
登录 后方可评论

TA关注的人

TA的粉丝

顶部